研習制茶工藝 西南石油大學“柚尋茶香”隊伍赴樂山茶廠開展研學實踐
6月26日,西南石油大學“柚尋茶香”隊伍來到了樂山市全福鎮大福茶廠開展研學實踐,學習了解樂山茶的制作工藝,深入了解產業發展現狀、感知區域經濟發展,從不同維度對樂山市全福鎮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成效開展社會綜合實踐深度研學。
進企業 學知識,柚尋茶香隊伍研學樂山大福茶制作工藝
大福茶廠的茶葉源自平均海拔500米的四川樂山市全福鎮高山茶園產區,在每年早春明前采摘鮮葉,而且還是由經驗豐富的茶農手工采摘,以保留茶葉的完整形態。其茶葉飽滿實心,外形扁平勻整。經過傳統的烘焙工藝后,干茶的葉芽自然卷曲,緊實秀美,殺青透徹,沖泡后的口感清香醇厚,入口回甘。
柚尋茶香隊伍來到樂山大福茶廠看到,四周山上綠油油的茶田,錯落有致,茶葉的清香撲鼻。通過大福茶廠負責人介紹,實踐隊員了解了大福茶廠的建設發展歷程、企業文化等內容,并詳細了解了大福茶廠的制茶工藝。
每天清晨,采茶工人會提前把采好的茶葉送到茶廠,按照要求將其分成幾個批次進行堆放,再通過其他工序減少茶青的水分。實踐隊員跟隨茶廠負責人走進車間看到,一臺臺制茶機器正忙著“殺青”。茶青經過“殺青”,還散發這淡淡清香,制茶工人身著工作服,戴著手套不停地揉捏茶青,努力擠出茶的水分,提高茶葉的產量。經過前面幾道工序后,制茶工人再將揉捏后的茶葉送入機器進行定型,再利用機器烘干茶葉、篩選茶葉、過濾茶渣,遴選出優質的茶葉。
實踐隊員了解了不同品種茶的制茶工序和每臺機器的運行方式,還親自實踐,學習體驗炒茶、抖散、揉捻、搓條、烘干等工序。
茶廠負責人介紹,過濾后的茶渣會被制作成其他茶制品,豐富茶廠的產品種類。
訪工人 作對比,柚尋茶香隊伍學習了解現代化制茶工廠制茶產量
通過對制茶工藝的了解,實踐隊員不僅學習了解了工廠的制茶流程,還通過現場觀察、對比分析等方法,進一步了解了不同制作工藝的出茶效率。實踐隊員發現,現代化的制茶機器設備,不僅功能明確,分工細化,而且產茶速度快、一次性出茶量高,每天出茶量能達2000多斤。產出的茶制品,不僅品質好,泡的茶也是茶香四溢,入口回甘,深得消費者喜愛。
柚尋茶香隊伍在茶園展開了以采訪為主的調研。在本次采訪中,實踐隊員與茶農深入對話,加強交流,總結出了更有價值的助推鄉村振興的調研結果。并在采訪茶廠的師傅與老板時發現,茶廠茶葉目前大部分是自產自銷,通過線上渠道銷售茶葉較少。為了擴大當地居民的銷售收入和提高古勞茶葉的知名度,團隊建議茶廠進一步完善茶葉網絡銷售政策,獲得技術支持,加強當地茶葉產業宣傳報道,帶動當地茶葉產業“走出去”“走得遠”,通過不斷探索,摸索出一條條的新型發展道路,努力把茶產業以及其相關產業鏈做大做強,產生的經濟效益也能帶領當地百姓過上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生活。
樂山茶廠欣欣向榮,中國茶葉走向世界
在我們與負責人的詢問中,我們了解到了茶廠的銷路非常的廣闊,不僅遍布了四川的各個城市,還遠銷全國各地。竹葉青,毛尖等茶葉也在中國享有盛名。而在我們峨眉的茶葉博覽會上,世界各地的人紛紛前來,進行交流學習。
作者:鐘宇杰,周煊涵 來源:柚尋茶香實踐隊
- “紅色引擎”聚合力,綠色轉型促發展
-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徐州在綠色轉型的實踐中,堅持以黨建引領為“紅色
- 08-03
- 人鶴共濟,探尋農旅新模式
- 7月20日,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重點團隊赴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針對白鶴的生存問題以及其對于鎮賚縣鄉
-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