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醫藥學子三下鄉:筆墨傳薪火 童心悟書香
來源:作者:陳學敏 來源:湖北醫藥學院醫路童行社會實踐隊
暑假期間,湖北醫藥學院醫路童行社會實踐隊來到十堰市鄖西縣王家坪紅軍小學開展“暑假學堂”愛心托管志愿服務活動,為該校學生帶來了一堂生動實用的軟筆書法課,以筆墨為橋,讓孩子們在橫豎撇捺間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課堂上,志愿者以書法演變史為主線,從殷商甲骨文的豪放錯落,到秦朝小篆的圓潤端莊,再到漢代隸書的“蠶頭雁尾”,用生動比喻解析不同字體特點:“甲骨文就像跳動的音符,小篆如同圓潤的玉柱,隸書仿佛舒展的舞姿”。
實操環節中,志愿者從“擫、押、鉤、格、抵”執筆方法教起,細致講解楷書點畫的寫法:橫畫要“兩頭重中間輕”,豎畫分“垂露”“懸針”,捺畫需“按筆后提筆出鋒”。孩子們手握毛筆,在宣紙上一筆一劃臨摹,雖筆觸稚嫩,卻透著專注。志愿者巡回指導,糾正姿勢的同時,還講述王羲之練字的故事,讓文化種子悄然播撒。
這堂書法課,不僅是筆墨技法的傳授,更是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對話。當孩子們用小手握住毛筆時,那些刻在甲骨上的符號、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便在他們心里悄悄發了芽——或許某天,這些新芽會生長成守護文化的森林。
實踐報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