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xiāng)村兒童成長歷程中,性教育常是被忽視的“拼圖”,而預防性侵知識更是守護安全的關鍵一環(huán)。7月8日上午,廣東醫(yī)科大學“微塵・心”志愿服務隊于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西連鎮(zhèn)金土小學開展以“守護含羞草”為主題的預防性侵宣教活動,用專業(yè)知識與溫暖陪伴,為孩子們筑牢成長安全防線。
太極啟幕,營造安全氛圍活動伊始,志愿者帶領孩子們打起太極。舒緩的動作、平和的節(jié)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中集中注意力,也為這場充滿意義的安全教育營造出溫暖且專注的氛圍。“太極講究守正護己,就像我們要守護自己的身體,遠離危險。”志愿者一邊示范動作,一邊輕聲引導,以獨特方式開啟當天的防護之旅,孩子們一招一式認真跟隨,懵懂間已埋下自我保護的種子。

圖為同學們在上太極課(韋曉楠 攝)
童話劇場,叩響認知之門“童話小劇場”精彩開演,志愿者們化身故事角色,生動演繹小紅帽的新編經(jīng)歷。場景一,傍晚時分,大灰狼佯裝親切,借家長委托之名誘使小紅帽前往家中,席間竟妄圖以“這部位叫‘娃娃’,可以摸”的借口,對小紅帽胸部實施不當觸碰;場景二,夜晚在家,察覺到小紅帽情緒低落的媽媽,耐心詢問出孩子的遭遇后,一邊及時安撫,強調身體“紅燈區(qū)”絕不能讓他人隨意觸碰,一邊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私密部位名稱。大灰狼的“偽裝”套路、暗藏的侵犯意圖”,與小紅帽從起初“遲疑跟隨”到察覺不適“慌忙躲開”、后續(xù)向媽媽傾訴的反應,將性侵犯的隱蔽性、危害性融入趣味劇情。“原來壞人可能就在身邊,不是只有大怪物!”孩子們看完劇場,紛紛發(fā)出感慨。

圖為志愿者在演繹童話劇場(韋曉楠 攝)
身體紅綠燈,明晰安全邊界課堂上,志愿者通過童話劇場帶領孩子們開展身體“紅綠燈”安全教學。借助大屏里的簡筆小人,配合紅、黃、綠三色圓片,生動講解身體邊界:頭、手臂等日常接觸無不適的部位,是可自然互動的綠燈區(qū);大腿、胸口等較私密區(qū)域,需和親密的人(如爸媽)先溝通同意,屬于黃燈區(qū);隱私部位則是絕對不能讓他人隨意觸碰的紅燈區(qū)。搭配生動插畫與互動問答,孩子們踴躍參與,快速掌握知識,爭著指著身體部位大聲說“這是紅燈區(qū),不能讓別人碰!”清晰的邊界劃分,幫助孩子建立起身體主權意識,學會守護自身安全。

圖為小朋友給身體“紅綠燈”區(qū)涂色(韋曉楠 攝)
深度教學,筑牢防護堡壘“認識性侵犯”“遭到性侵犯后怎么做”“預防性侵犯”等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志愿者詳細講解性侵犯的形式、危害,通過案例分析讓孩子明白,無論男女、熟悉或陌生人均可能實施侵犯;遭遇侵犯后,要牢記“報警、記時間地點、記壞人特征、留證據(jù)”,勇敢保護自己。

圖為志愿者在講解什么是性侵犯(韋曉楠 攝)
總結回顧,鞏固知識成果課堂尾聲,志愿者將“身體的紅燈區(qū)有哪些?”“只有女生會被性侵嗎?”等問題拋出,孩子們積極搶答,大聲復述“報警、記時間地點、記特征、留證據(jù)”的應對要點。知識在問答中鞏固,自我保護的信念也在強化,確保孩子們將預防性侵知識內(nèi)化為日常守護自身的“武器”。

圖為小朋友在回答遇到性侵要如何應對(韋曉楠 攝)
此次金土小學之行,廣東醫(yī)科大學“微塵·心”志愿服務隊以創(chuàng)新形式、系統(tǒng)教學,把預防性侵知識送進鄉(xiāng)村課堂。從太極暖場到童話啟智,從知識講解到實踐演練,每一步都飽含對孩子的關懷。未來,團隊將持續(xù)踐行公益使命,匯聚“微塵”之力,守護更多鄉(xiāng)村兒童的純真童年,也呼吁社會關注鄉(xiāng)村兒童性教育,攜手共筑安全成長環(huán)境,讓“含羞草”般的孩子們,在陽光下無畏綻放。
(通訊員 陳尹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