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懷化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軟件學院)“數字螢火蟲”AI童行社會實踐團深入麻陽苗族自治縣蘭村鄉椒林村,正式啟動“AI夢工坊”公益項目。實踐團依托專業優勢,以“科技賦能成長”為核心理念,為當地30余名苗族青少年搭建起接觸前沿科技的實踐平臺。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化身“科技引路人”,通過趣味動畫、互動問答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展示AI技術在生活中的多元應用,從陪人聊天解悶的智能語音助手,到穿梭于城市各個角落的自動駕駛汽車,再到輔助醫生精準診斷病情的醫療AI,一個個鮮活案例如魔法般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現場氣氛瞬間被點燃。
隨后,隊員們為孩子們分發特制的“夢想卡片”,引導青少年們用稚嫩的筆觸鄭重寫下自己的夢想——有的孩子渴望成為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守護生命的希望;有的立志成為探索宇宙星河的科學家,揭開星辰的奧秘;還有的憧憬成為播撒知識火種的教師,將知識傳遞給更多人。這些承載著純真與熱忱的夢想,恰似點點星光,匯聚成照亮苗鄉未來的璀璨星河,讓“AI夢工坊”的科技之光與人文溫度在此刻交織共鳴,綻放出希望的光芒。

圖(一)孩子們寫下夢想(廖精強攝)
活動現場,實踐團精心打造了“AI夢工坊”逐夢體驗課,通過即夢AI繪畫工具,將苗鄉學子的夢想照進現實,讓孩子們得以跨越時空,親眼見證夢想中的自己。在隊員們悉心指導下,孩子們用代碼繪制出職業角色的數字模型,借助AI工具將職業模型具象化,讓夢想與現代科技碰撞出創新火花。

圖(二)孩子們與未來職業形象合影(廖精強攝)
實踐團還特別設置“我的科技夢想”主題分享會,鼓勵孩子們用數字畫筆描繪心中理想。投影儀投射出一幅幅由AI生成的未來職業形象,光影在孩子們眼中流轉,點燃了熱烈的討論。孩子們紛紛上臺,將手中的數字畫紙輕輕鋪展在展示板上,稚嫩的指尖在畫面上緩緩滑動,從勾勒的線條到填充的色塊,每一處細節都承載著對理想的憧憬。這些畫面融合了鄉土記憶與未來的想象,在光影中愈發清晰。整個場地里,童聲與紙張翻動的聲音輕響交織,孩子們的分享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透著對科技的向往,讓科技報國的種子在苗鄉沃土生根發芽。

圖(三)孩子們分享對AI的見解(廖精強攝)
孩子們的夢想從模糊的念頭變成了可觸碰的具象——當畫紙被舉起、被講述、被珍藏,那些曾藏在心里的期待便有了形狀。而其深層意義,在于讓夢想與科技產生了真實的連接。孩子們用畫筆為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隊員們用傾聽為這份連接注入力量。這些被鄭重對待的夢想,如同被播撒在苗鄉土壤里的種子,雖稚嫩卻堅定,終將在科技與教育的澆灌下,生長為照亮鄉村未來的希望之樹。
活動尾聲,實踐團悉心留存了孩子們與通過即夢AI生成的未來職業形象的合照,這份承載著夢想與科技的特殊紀念,將永遠珍藏在每一位少年的心中。此次“AI夢工坊”如同一顆投入深潭的石子,不僅在苗鄉激起科技探索的漣漪,更在孩子們心中埋下AI創新的火種。未來,隨著AI知識的滲透與拓展,孩子們眼中躍動的科技星火將匯聚成燎原之勢。讓智慧之光如苗寨的晨霧般彌漫在青山綠水間,在鄉土大地上鐫刻下永不褪色的創新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