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內涵,增強青年學子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與使命感,文學與教育學院“淮韻薪火,探脈尋根”中華文化傳承團于6月27日至30日開展系列暑期實踐活動,以青春力量守護文化根脈。
淮風潤鄉:文化火種播撒鄉土
6月27日上午,團隊首站抵達龍子湖區賈庵村。通過紅色展板、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展現淮河革命故事與治淮勞模事跡。洪何苗老師與程紫云、鄭梓玉兩位同學,借助影視資料與趣味科普實驗,從歷史、民俗、生態等多維度展現淮河文化魅力。晦澀的文化知識化作通俗易懂的故事,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文化傳承注入鮮活力量。

(走訪賈庵村 潘碩攝)
淮史探源:觸摸文脈展望發展
次日,團隊走進蚌埠市博物館與城鄉規劃館。隊員郭冉化身“文化引路人”,帶領成員深度挖掘展品及規劃背后的歷史脈絡。從新石器時代古樸的陶器到現代生態建設的宏偉藍圖,成員們深刻體悟文化傳承與區域發展的共生關系,切實感受文化對城市前行的賦能價值。
淮脈尋新:破解傳承探索路徑
6月29日,團隊在教學樓B樓召開專題研討會。領隊程紫云圍繞節水問題與隊員展開深入研討。會后,團隊聚焦淮河文化面臨的挑戰與創新路徑,綜合調研數據,提出運用短視頻、VR等數字化傳播方案。尚旭同學表示:“新技術為文化傳播開辟新賽道,青年應勇當創新先鋒。”

(參觀蚌埠市博物館和城鄉規劃館 潘碩攝)
淮生感悟:守護綠水傳承根脈
6月30日下午,團隊赴龍子湖公園開展生態研學,考察濕地生態、探訪“小白龍”傳說。沿湖邊步道觀察水生植物、參與趣味噴水游戲,與市民、小朋友歡樂互動。活動將生態教育與文化傳承有機融合,旨在提升成員的生態認知和文化傳承的使命感。領隊程紫云強調:“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相輔相成,唯有守護綠水青山,方能延續文化根脈。”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以腳步丈量文化,以行動詮釋擔當,為淮河文化傳承注入青春智慧。未來,學院將持續搭建實踐平臺,鼓勵更多青年投身文化保護,讓淮河文明在新時代煥發璀璨光彩。

(考察龍子湖公園 潘碩攝)
(撰稿:丁蓮蓮、鄭梓玉、祝孟君、陸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