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版圖中,教育幫扶是點亮希望的重要一筆。近日,河南城建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青正行遠,同音共行” 社會實踐團,深入平頂山市魯山縣辛集鎮肖老莊村,走進有高考生的村民家中,圍繞志愿報考開展交流,以青春智慧為鄉村學子的未來護航。
走進村民家中,實踐團成員顧不上旅途疲憊,便與家長、考生圍坐一堂。墻上滿是孩子成長的獎狀,承載著家庭對未來的期許。實踐團結合自身專業知識與報考經驗,從院校選擇、專業適配到就業前景,為考生和家長細致講解。“您孩子分數在這個區間,可重點關注這些有優勢專業的院校,既貼合興趣,也考慮就業地域……” 成員們耐心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拆解志愿填報的復雜環節。
圖1 到村民家了解基本情況(劉喜蝶攝)
針對鄉村考生對外部信息了解有限的問題,實踐團提前整理資料,帶來涵蓋多省份、多學科的報考指南。從 “雙一流” 高校的特色專業,到應用型院校的就業優勢,逐一梳理。同時,結合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專業特點,為對理工科感興趣的考生,詳細介紹生物工程、食品科學等專業的發展趨勢,鼓勵他們用知識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交流中,實踐團發現家長們最關心的是 “孩子能上什么好學校,畢業后好就業” 。成員們便從 “職業規劃倒推志愿填報” 的角度,引導家長和考生思考未來方向。“如果想回家鄉發展,可關注本省高校的鄉村振興相關專業,政策扶持多,也能就近服務家鄉……” 這樣的建議,讓考生和家長明晰方向,不再盲目。
圖2 一起商討志愿填報相關內容(劉喜蝶攝)此次肖老莊村志愿報考幫扶,是實踐團 “三下鄉” 活動的溫暖篇章。從校園走到鄉村,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應用,實踐團用行動傳遞教育溫度,為鄉村高考生家庭送去關鍵 “智囊” 。未來,團隊將持續關注鄉村學子成長,開展更多元的教育幫扶,讓青春力量成為鄉村教育發展的助推器,幫助更多鄉村孩子逐夢遠航,用知識改寫命運,以青春反哺家鄉,繪就鄉村振興與人才成長的雙贏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