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夢潤“童”心,攜手同行啟新篇
2025年6月29日,江西農業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微光‘童’行”志愿服務隊深入贛州市大余縣池江鎮楊梅村,以“挺膺擔當勵青春,‘童’行筑夢繪新篇”為主題,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愛心捐贈暖人心,真情關懷伴成長
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張高亮近日赴大余縣楊梅村調研慰問留守兒童。在楊梅村小學,張高亮為孩子們贈送農大定制文創用品,關切詢問學習生活情況。他勉勵孩子們勤奮學習、健康成長,“以知識為翅膀,將來成為建設家鄉的棟梁”。孩子們以《感恩的心》表達感謝。他還看望了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微光‘童’行”志愿服務隊師生,肯定其創新開展“教育幫扶+文化傳承+安全守護”的實踐模式。他鼓勵青年學子發揮專業特長,服務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珍惜糧食我先行,爭做節約小衛士
“知道‘糧’字為什么是‘米'加‘良'嗎?”在楊梅村文明實踐站,志愿者用一堂生動的漢字課,為孩子們講解了糧食的珍貴。通過動畫展示一粒米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孩子們看到農民插秧、除草、收割的辛勞,紛紛感嘆:“原來米飯來得這么不容易!”互動環節中,當計算出一人一天浪費一粒米,全國一年就會損失上萬噸糧食時,孩子們都瞪大了眼睛。課堂最后,孩子們在“節約”倡議書上認真簽名,爭做“光盤小標兵”。這堂別開生面的糧食課,讓節約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非遺文化在身邊,匠心傳承少年行
在開展的“美術欣賞臉譜”非遺傳承課堂,通過文化解析與手工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小朋友們感受傳統藝術魅力。課堂上,志愿者以“臉譜色彩寓意”為切入點,解析臉譜中紅表忠義、白喻奸佞、黑示剛正的象征意義,并結合具體人物關羽講解文化內涵。隨后,志愿者示范臉譜勾線技法,指導兒童使用專業顏料繪制個性化臉譜,作品涵蓋孫悟空、竇爾敦等經典角色。活動通過“文化講解+手工實踐”雙軌模式,讓非遺技藝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沉浸式體驗,助力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安全教育護成長,筑牢生命防護墻
“珍愛生命,防止溺水”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中,志愿者通過情景模擬和互動問答,向孩子們傳授基礎自救知識。課堂上,志愿者通過情景模擬和趣味問答,將抽象的安全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實踐技能。孩子們積極參與“自救互救”演練,學習如何正確使用救生工具。真實案例的分享讓孩子們深刻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安全意識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為童年筑起一道堅實的防護墻。
今天的志愿服務活動通過“教育+實踐”雙軌模式,助力小朋友們在糧食節約、安全防護與傳統文化認知領域獲得成長。活動以生活化教學提升兒童安全意識,以非遺體驗深化文化認同,以互動實踐培育節約美德。
供稿:江西農業大學 田一涵 陳婧宇 羅強
供圖:江西農業大學 符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