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的鄉村地區,由于教育資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均勻,導致當地居民普通話普及程度和水平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發展和人才的培養。為了積極踐行黨二十大提出加大普通話推廣的重要指示,河南城建學院的莘莘學子組成了“音正行遠—同音共行”推普實踐隊。積極走進鄉村,走進學校,為鄉村普通話的推廣做出了重大貢獻。
2025年6月28日,推普實踐隊進入平頂山市魯山縣辛集鎮肖老莊村開展實踐活動,到達村委會后,實踐隊的志愿者們先與駐村書記曹永志進行了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實踐隊了解到了肖老莊村貧困的根本原因村,也看到了當地教育資源的缺乏。

圖為曹書記為志愿者介紹村莊的基本情況 馬志蘭攝
2025年6月29日在曹書記的帶領下,志愿者們走進了當地的小學,也看到了曹書記描述的事實。為了孩子們在學校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河南城建學院的志愿者團隊為當地的小學捐贈了一份物資,包含了體育器材和文具物品等。希望這一份充滿愛心的物資能為孩子們的成長盡一份力。

圖為曹書記帶領志愿者團隊到達當地小學 馬志蘭攝

圖為河南城建學院志愿者團隊為當地小學捐贈物資 田孟寒攝
捐贈儀式結束之后,志愿者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進入了二年級的教室,為二年級的孩子們開展了普通話的推廣活動。小朋友們見到大哥哥和大姐姐們也非常高興,志愿者們為小朋友糾正課內文章漢字的讀音,小朋友們都積極的拿出自己的課本,尋找不確定發音的漢字來請教志愿者,志愿者們也都耐心的為他們解答。

圖為志愿者為小朋友糾正漢字讀音 田孟寒攝
完成課內文章讀音的糾正之后,志愿者們為孩子們帶來了《如果信仰有顏色》、《彩色的中國》等紅色詩歌,志愿者們認真為小朋友們教授這幾首詩歌,細心的為小朋友們糾正讀音,在志愿者的帶領下,肖老莊村小學的學生以富有節奏又極具感染力聲音朗誦了這幾首詩歌。小朋友們那一聲聲“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令所有隊員聽的振聾發聵,感觸頗深。
朗誦結束之后,志愿者為小朋友們講解詩歌中的情感和背景故事,小朋友們都被這些故事深深吸引。更令人驚訝的是,有的小朋友主動提出來朗誦詩歌,志愿者們也為這個小朋友感到驕傲,做出了極大的表揚和肯定。

圖為勇敢上臺朗讀的小朋友 田孟寒攝

圖為表現優秀獲得獎狀的小朋友們 田孟寒攝
兒童是新時代中含苞待放的花朵,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動力來源,走進學校,不僅是為小朋友糾正普通話的發音,更在此過程中為他們傳播紅色文化,社會的發展需要他們蓬勃的朝氣。志愿者們也在鄉村振興的發展路程中貢獻了自己青春的力量,實現了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