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5日,漢江師范學院“文韻傳情,語通萬家”鄉村振興推普先鋒隊奔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沙溪鄉,開展推普調研活動。在這片厚植民族風情的土地上,隊員們以飽滿的熱情和扎實的專業的知識,深入當地居民生活,開啟了一場普通話推廣與文化交流的溫暖之旅。
滿懷熱忱,奔赴山鄉。清晨,推普小分隊便啟程前往沙溪鄉。五名隊員懷揣著對推普事業的熱忱,跨越城市的喧囂,駛向那片充滿希望的鄉村土地。山路蜿蜒,風景如畫,但隊員們的心早已飛往調研地。大巴車在公路上平穩行駛,車里一片安靜。隊員們人手一份調研資料,認真翻閱著關于普通話推廣政策、語言學知識以及當地方言特點等內容。這些資料是成員們在出發前精心準備的“武器庫”,隊員們深知,只有充分了解普通話的推廣背景和當地語言環境,才能在調研中做到有的放矢。
抵達沙溪鄉后,隊員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帶著精心準備的調研問卷,穿梭在石門村每一戶人家。隊員們深知,只有深入村民的生活場景,才能真實地了解普通話在當地的使用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您好,我們是推普調研隊的,想邀請您填寫一份關于普通話使用的問卷。”隊員們敲開一戶戶村民的家門,用禮貌而熱情的態度介紹來意。村民們對這支年輕的隊伍充滿好奇,也對普通話調研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走訪過程中,隊員們耐心地向村民解釋普通話的重要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調研。對于一些不識字的老人,隊員們會逐字逐句地讀給他們聽,并幫助他們填寫問卷。村民們也積極配合,有的村民甚至主動分享自己學習普通話的經歷和感受。
在石門村,隊員們遇到了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老人用方言與隊員們交流,但當提到普通話時,他眼中閃過一絲自豪:“我的小孩都在外工作,普通話都說的很好哩”。一位在工作間隙休息的父親在接受采訪時告訴隊員們,孩子在學校學習普通話,回家后也會教他。他希望孩子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將來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隊員們深受鼓舞,也感受到了普通話在鄉村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返程的大巴上,隊員們分享著自己在調研過程中對語言力量的深刻體會。普通話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知識的橋梁、文化的紐帶。隊員們在新聞稿中寫道:“當我們用普通話與孩子們交流時,看到他們眼中閃爍的求知欲;當我們鼓勵中年人大膽說普通話時,感受到他們對更好生活的渴望;當我們用方言與老人嘮家常時,體會到語言傳承的溫度。語言,連接著每一個鄉村家庭,也連接著鄉村與外面的世界。”
在沙溪鄉的調研落幕,但推普先鋒隊的推普之路才剛剛開始。文韻傳情,語通萬家——鄉村振興推普先鋒隊將繼續用語言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讓普通話成為連接鄉村與外界的橋梁,用普通話開啟鄉村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