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環境館的實踐中,零碳π實踐團以“采訪群眾聽心聲、參觀展館探技術、參與體驗踐節能”為路徑,全方位挖掘南通基層環保實踐的民生溫度與技術厚度。
隨機訪談:捕捉南通市民的“環保日常”實踐團成員在南通環境館周邊社區、商圈開展隨機采訪,圍繞“日常環保習慣”“對南通環境治理的感知”“節能技術的使用意愿”三個維度設計問題,聆聽普通市民的綠色心聲。

王叔叔表示:“現在南通的天更藍了,江水也清了不少。家里現在都用節能燈泡。”

小朋友提到學校開展的“環保課堂”:“我們在課上用廢舊塑料瓶做筆筒,還學習了垃圾分類的知識,我現在是家里的‘垃圾分類小督導’呢。”
節能體驗:親身體驗綠色生活的“技術魅力”實踐團成員參觀了關于南通本土環境治理,還參與了環境館內的節能項目互動體驗,在實踐中感受綠色技術的便捷與高效。

“低碳出行模擬區”里,成員們對比了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能耗差異,通過模擬自行車,感受低碳出行對于減排的意義。

此次南通環境館之行,零碳π實踐團從“聽、看、做”三個維度,全方位感知南通基層環保的民生實踐與技術創新。群眾的環保心聲、展館的技術展示、親身的節能體驗,共同勾勒出南通綠色發展的鮮活圖景。未來,團隊將繼續以青年視角關注基層環保,讓更多人看到綠色技術的民生價值,推動節能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深度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