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非遺產業,助力“英雄面”破圈
2025年8月,“星火耘阡”團隊來到掛面村,這里的手工掛面制作技藝已有千年歷史,卻因“酒香也怕巷子深”面臨傳承困境。團隊今日的任務,是用新媒體技術為“英雄面”IP賦能,讓這根承載匠心的掛面走出鄉村,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在與工作人員的交談中,工作人員道出困境:“年輕人不愿學做掛面,線上賣貨缺技巧,包裝也顯土氣,價錢上不去。” 隊員們決定先深入了解工藝:“只有摸清制作脈絡,才能講好老手藝的故事。” 隨后,在 工作人員帶領下,隊員們走進生產區域,參觀掛面流水線制作流程。除了和面外,其余均為手工制作。由每一個環節都在老師傅的匠心下有序推進。工作人員在旁講解:“流水線保留了傳統工藝的核心步驟,既保證效率,又不失老味道。” 參觀完制作流程,隊員們來到成品展示區,只見一排排細長的掛面整齊碼放,有的封裝成束,有的搭配簡易包裝,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上面,泛著自然的麥香。大家駐足觀察,不時記錄細節,對掛面的形態、質感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深入調研后,團隊結合中江紅色文化與掛面非遺技藝,設計出專屬新包裝。這款包裝以紅色為主色調,搭配人物、麥穗、永安柚等圖案,風格鮮明。還配上 “十八道工序凝匠心,紅色沃土育傳承” 的字樣,既凸顯精湛工藝,又彰顯紅色文化底蘊。

下午的線下直播義賣成了檢驗成果的舞臺。隊員們手持新包裝,向大家介紹:“這掛面歷經十八道核心工序,每一根都藏著老手藝的堅守。咱們設計的新包裝,把非遺技藝和紅色文化融在一起,不管是自己吃還是送人都很合適。” 新穎的包裝設計與深厚的文化內涵,很快吸引了眾多關注。不少網友駐足,部分研學團隊也主動詢問前往掛面村開展實踐體驗的相關事宜。隨著訂單不斷成交,直播義賣的熱度持續攀升,不僅讓手工掛面收獲了更多認可,也為這門千年老手藝打開了與外界連接的新窗口。
團隊成員表示,此次實踐不是 “終點”, 團隊后續持續關注包裝推廣、優化短視頻內容的計劃,這將為掛面村非遺傳承注入持久動力。離開時,隊員們將新包裝設計方案與圖紙鄭重交給工作人員。他們深知,一次義賣或許不能徹底改變現狀,但這新包裝就像一顆種子,既承載著老祖宗傳下來的匠心,也連接起傳統與現代。未來,這根細長的手工掛面,必將帶著中江的獨特味道與紅色故事,走出鄉村、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通訊員:曾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