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2日,鄭州大學“裕”見蘭考,弘揚焦裕祿精神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通過實地參觀焦裕祿紀念園、采訪個體戶老板、街頭問卷調查等方式,弘揚焦裕祿精神,實地感受蘭考的嶄新面貌。
探訪紀念園:感悟精神內核
在團隊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團隊成員來到了焦裕祿紀念園。在焦裕祿烈士墓前,隊員們看著墓后“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九個大字,聆聽了講解員講述焦裕祿同志帶領群眾治理“三害”的感人事跡后,向焦裕祿烈士墓深深鞠躬。
“今天我是專門帶孩子來這里,就是想讓他更全面地了解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王女士在接受團隊成員采訪時,輕聲說道,“同時,我也詳細了解到焦裕祿同志一心為民、迎難而上的精神。我告訴孩子,要把這種精神用在學習和生活上。”
王女士的講述,讓團隊成員真切地感受到:焦裕祿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更借著長輩的言傳身教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而這樣的場景并非個例,隊員們觀察到許多帶著孩子來參觀的家長。他們或牽著孩子在照片前駐足,或握著孩子的手輕聲叮囑。
走進個體戶:觸摸發展脈搏
實踐團隊來到蘭考城區,聚焦個體經營戶的發展狀態,探尋蘭考發展的民生溫度。在黃河大道一家小餐館里,店主魏師傅正忙著招呼客人,店內座無虛席。“這幾年變化太大了!”談及蘭考的發展,魏師傅打開了話匣子,“以前這附近都是土路,客人來吃飯經常沾一腳泥,現在街道又干凈又寬敞。”
團隊成員為魏師傅的生意紅火感到高興,并建議他可以多采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進行宣傳,讓更多人感受到蘭考的特色美食與風土人情。魏師傅一聽也連連稱好,說這主意不僅能讓自家生意更紅火,還能帶動家鄉的經濟發展。
聽著魏師傅的講述,看著店里熱鬧的景象,隊員們真切地感受到:蘭考的發展不是空洞的口號,它是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體現在老百姓日益紅火的生活中。焦裕祿同志當年“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正通過一代代蘭考人的實干,化作看得見、摸得著的美好生活。
街頭傳精神:傾聽民聲回響
為了更好地宣傳焦裕祿精神,實踐團隊分別在焦桐廣場與裕祿公園處,向過往群眾介紹活動初衷,并開展焦裕祿精神相關內容的問卷調查,探尋他們心中焦裕祿精神的具體形象。
楊大爺的回答給團隊成員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十分熟悉焦裕祿精神,他談到:“焦裕祿精神是實干的精神,要心中有群眾,實打實為群眾解決問題。”兩位小學生也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為焦裕祿精神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次宣傳活動收獲頗豐,團隊成員總計采訪一百余人,獲得問卷88份。96%的受訪者都熟知焦裕祿的事跡和焦裕祿精神,更有不少人主動向團隊成員聊起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次宣傳活動,團隊成員認識到焦裕祿精神在群眾心中的鮮活印記,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化作看得見的身邊事,聽得懂的家常話。同時也在交流的過程中讓他們對焦裕祿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