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為老”志愿服務隊開展社區助老系列活動
7月13日,山東女子學院健康養老學院“向陽為老”志愿服務隊走進濟南市長清區紫薇閣社區,開展主題助老服務活動。活動涵蓋認知健康科普、耳穴壓豆調理、蔬菜插花創作及書法基礎教學,通過專業化、多樣化的互動形式,將健康知識與文化體驗融入社區長者生活,旨在提升長者健康素養與生活參與度,推動“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落地見效。
認知啟航,科學防“忘”
認知癥科普講座聚焦早期預防,志愿者結合《黃帝內經》“治未病”理念,系統講解認知癥的早期信號與干預方法。志愿者現場演示“手指健腦操”,分解“握拳伸展、指尖對敲”等復雜動作,說明“每日 3 次,每次 5 分鐘”的練習標準,便于長者居家操作。志愿者一對一對長者進行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引導長者完成圖形臨摹、詞語記憶、數字計算等測試項目,過程中嚴格遵循標準化流程,當長者遇到困難時,志愿者耐心的為長者講解,嚴謹的同時也不失溫度。測試完成后,志愿者根據為長者結果提供個性化建議,將專業醫學知識轉化為可執行的生活方案,也為長者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耳穴探微,豆疏百絡
耳穴壓豆活動現場,志愿者舉起耳廓示意圖,指著上面的點位笑著說:“您看這耳朵,就像個倒過來的小寶寶,這兒對應著腦袋,這兒連著睡眠呢。”簡單一句話,讓“神門穴助眠、皮質下穴緩頭痛” 的道理變得通俗易懂。探棒輕輕點在耳廓上,找準位置后,志愿者將小小的藥豆穩穩貼好,再握著長者的手指示范按壓:“就像這樣往下按,有點酸脹感正好,一天三次,一次十秒。”貼完后志愿者又挨個檢查,幫著長者把松動的藥豆按牢,并輕聲提醒:“爺爺奶奶,我們的耳貼不能沾水,洗澡的時候要把耳貼拿下來。”一枚枚不起眼的藥豆,成了長者隨身攜帶的“養生小助手”,讓傳統中醫的智慧,就這樣悄悄融進了長者的日常。
筆墨研習:傳統文化基礎培訓
書法小課堂上,志愿者先握著毛筆演示“五指執筆法”,指尖輕轉間講解“擫、押、鉤、格、抵”的巧勁,再帶著長者練習“橫如扁擔、豎似立柱”的基礎筆畫。米字格練習紙上,橫撇豎捺漸漸有了模樣,志愿者不時俯身幫手腕不穩的長者調整姿勢,感受筆墨輕重的變化。見大家練得熟了,志愿者拿出方形卡紙:“咱們來寫‘福’字!” 話音剛落,長者們眼睛亮了起來。“左邊窄點,右邊‘田’字要方方正正”,志愿者邊說邊在紙上勾勒輪廓。有爺爺手腕微微發顫,志愿者便輕輕托著他的手,感受筆尖落紙的輕重。墨色在紅紙上慢慢暈開,一個個帶著溫度的“福”字漸漸成形,舉起來時,紙角金粉映著笑意,墨香里滿是親手創作的滿足。
此次系列活動通過專業化、標準化的組織實施,為社區長者提供了健康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雙重支持。認知護航環節強化科學預防意識,耳穴調理傳授實用保健方法,蔬藝創作拓展生活美學認知,書法研習促進文化傳承參與,多維度滿足了長者的需求。“向陽為老”志愿服務隊表示,將持續優化活動設計,聚焦長者實際需求,增加適老細節,推動社區助老服務向精細化、常態化發展,以專業服務助力銀齡生活質量提升。
(通訊員 王代英)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