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陽光如同熱情的火焰,高懸在藍天之上,驕陽似火卻擋不住廣東醫科大學同心緣志愿服務隊前行的腳步。雖然天氣炎熱,但同心緣隊員們的熱情絲毫未減。在這個被陽光和熱情充盈的七月里,同心緣志愿服務隊攜手珠海市人民醫院,開展了一場為期五天的志愿服務活動。他們宛如一群逐夢的旅人,帶著對生命的敬畏,對健康的追求,奔赴珠海,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志愿服務之旅。從7月7日至11日,隊員們的身影先后活躍在珠海市人民醫院及珠海市香洲區南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用專業與愛心勾勒出一幅幅溫暖人心的畫卷,書寫著屬于青春的擔當。
醫院“后勤兵”:精耕細作,助力設備精細管理
7月7日至10日,來自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隊員們宛如醫院醫工部的“精密齒輪”,迅速且有序地融入設備科的工作中。在基礎工作環節,他們化身嚴謹的“數據守護者”,一絲不茍地更新設備使用信息。與此同時,醫院的資產標簽更換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同學們主動請纓,成為這場“標簽變革”的主力軍。面對數量眾多、種類繁雜的設備,隊員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從標簽的排版到精準打印,都經過隊員們的細心審核;從設備的定位查找到規范張貼再到詳細記錄每一臺設備的資產信息,新標簽整齊有序地貼在設備上。
圖為同心緣隊員在核對設備資產標簽。陸漪淼攝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醫療設備,同學們還積極參與設備實操學習。他們虛心向科室的工程師請教,眼睛緊緊盯著每一個操作步驟,耳朵仔細聆聽每一句講解;認真觀察操作流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并親自上手實踐,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成長。他們不僅熟練掌握了設備的使用方法,還結合所學專業知識,積極思考測試方案,嘗試對設備進行性能檢測和故障排查。

圖為同心緣隊員在參與設備實操學習。孫瑞巧攝
門診“引導員”:暖心相伴,照亮患者就醫之路
同期,醫學專業的六位同學在醫院門診部開展導診服務,成為了患者就醫路上的“溫暖燈塔”。門診高峰時段,人潮涌動,各種問題接踵而至。隊員們熱情地為患者指引科室位置,用清晰的語言、明確的手勢,讓患者迅速找到目的地;耐心解答各類疑問,無論是關于掛號流程的困惑,還是對檢查項目的不解,隊員們都一一進行詳細解答。

圖為同心緣隊員在為患者指引取號。陳憧攝
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隊員們主動上前攙扶,幫助他們順利掛號、取藥;對于焦慮不安的患者,隊員們輕聲安慰,用溫暖的話語、關切的眼神,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在二樓老年醫學診區,隊員們考慮到老年患者的特殊需求,提供更加細致、周到的服務,從協助填寫表格到耐心解釋醫保報銷流程,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他們的用心;在四樓超聲侯診區、消化系統專區等不同區域,隊員們根據患者特點,提供個性化的就診指導,讓患者在就醫過程中不再迷茫,感受到貼心的關懷。

圖為同心緣隊員在幫助老年患者進行醫保報銷。黃碧霞攝
社區“健康使”:文化傳承,播撒中醫養生種子
7月11日,隊員們來到南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協助珠海市人民醫院開展以“祛濕健脾安度長夏”為主題的義診活動。活動現場,隊員們化身中醫文化的“傳播使者”,積極宣傳中醫藥知識。
一部分隊員們運用所學知識,為到場的老人貼艾灸貼。他們輕輕握住老人的手,詢問身體狀況,根據老人的體質和需求,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貼敷。在貼敷過程中,他們還詳細科普穴位保健知識,告訴老人如何通過日常的穴位按摩來預防疾病、保持健康。現場一位進行艾貼的阿姨表示,這樣的服務讓她感受到了溫暖與關懷,也讓她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隊員們耐心細致的服務態度,更是贏得了居民們的連連稱贊。

圖為同心緣隊員在進行健康科普。林煒婧攝
另一部分隊員則手持精心設計的調研問卷,穿梭于人群中。他們采取現場詢問、記錄的方式,收集了居民們對于中醫藥文化的看法與建議。“婆婆,您平時有關注中醫藥嗎?覺得中醫好不好?”一位隊員用粵話親切地問道正在享受艾貼的婆婆。婆婆笑著回答,并分享了自己對中醫藥的看法。這樣的對話,在社區上不斷上演。這種巧妙的安排讓調研工作更加順利,利用這個與居民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收集到關于中醫藥文化的第一手資料。

圖為同心緣隊員在進行穴位保健和調研。劉婉儀攝
本次“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廣東醫科大學同心緣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在服務他人中提升了自身能力,也收獲了成長與感動。他們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星星,在珠海這片土地上閃耀著溫暖的光芒。未來,他們將繼續秉持志愿精神,在更多的地方播撒愛與希望的種子,讓青春在奉獻中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圖為同心緣志愿服務隊參與義診活動的隊員。曾鈺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