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種植環節,實踐團成員在村支書指導下完成 20 畝葡萄的精細化修剪,效率比往常提高三成;通過糖度折光儀采集 300 組陽光玫瑰糖度數據,助力葡萄提前上市。傳播推廣方面,團隊開展中英雙語直播帶"/>
7月6日至13日,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賀志瑤·葡韻青耘”實踐團7名學生在廣西賀州市平桂區公會鎮解元村葡萄產業園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這支以“數字賦能鄉村特色產業”為目標的團隊,用一周時間完成精細化修剪、糖度監測、雙語直播帶貨、搭設葡萄架和協助籌建“狀元紅休閑農莊”五件實事,為解元村葡萄產業補鏈條、拓業態、增收益。
烈日下的“葡萄課堂”
6日上午,實踐團抵達解元村葡萄產業園。公會鎮副鎮長鄒毅、解元村村支書黎合盛、副村支書謝靈鳳在園區入口迎接。謝靈鳳手持一把剛修剪下來的葡萄藤,邊走邊介紹:“這是陽光玫瑰,今年光照足,糖度已接近18度,但枝條過密會影響通風。”她指向頭頂的葡萄架,示范如何辨別結果枝與營養枝。團員們隨即分組鉆進壟間,在兩位村支書指導下進行實操。
實踐團成員蒙瑞輝蹲在一株葡萄藤前,左手托住拇指粗的果枝,右手剪去腋芽。“留芽位置要離花序15厘米,否則養分跟不上。”村支書黎合盛提醒到。三小時后,六壟葡萄完成修剪,地面落滿翠綠的枝葉。黎支書用手機記錄進度:“高校學生動作規范,效率比往常高三成。”
7日上午,團隊攜帶糖度折光儀再次入園。成員們隨機抽取30串陽光玫瑰,剝開保護袋,將果汁滴在棱鏡上。“20.3度,比上周提升2.1度。”團隊學生陸潔嬋報出數據,副村支書謝靈鳳在記錄本上畫了個五角星:“這批果能提前三天上市。”
短視頻里的“雙語葡園”
“鏡頭再拉近一點,突出果粉。”8日下午,一場中英雙語直播在葡萄架下開播。直播期間,蒙福周同學用中英雙語介紹葡萄套袋技術。他身后的謝靈鳳副支書配合演示:“套袋前要用殺菌劑浸泡袋口,防病蟲。”五分鐘直播吸引近百人次觀看,后臺收到30多條私信咨詢采購。與此同時2名孟加拉籍留學生蘇家樂和吉祥也參與了直播,他們用略顯生硬的漢語向鏡頭打招呼:“朋友們,這是我在中國農村的第一天。”隨后,吉祥用英語補充:“These bags protect grapes from rain and bugs.”
此前一天,團隊在村委會議室梳理出三套傳播方案:30秒豎版快剪展示采摘、60秒橫版紀錄片講述葡萄藤蔓故事、15秒英文版突出“賀州味道”。為拍攝葡萄采摘素材,覃蕓希同學扛著穩定器跟拍2名農戶家的葡萄園小小宣傳員。覃蕓希同學在后期加入視頻中英字幕,成片48小時內播放量破千。
露天會議的“頭腦風暴”
9日下午,一場沒有PPT的研討會在葡萄架下進行。村支部黎合盛拋出問題:“如何讓消費者記住解元葡萄?”實踐團團長蒙瑞輝提出:“設計一句中英雙語口號,‘一口陽光,滿嘴玫瑰’。”黃永悅同學補充說:“可以做表情包,把葡萄擬人化。”討論持續到21時,最終確定“葡韻青耘”品牌視覺方案:主色取葡萄紫,輔助色為稻田綠,字體采用手寫體突出鄉野氣息。
銀架下的“狀元宏圖”
10日早上,陽光穿過薄霧,解元村村支書黎合盛和實踐團成員共同結成“搭架小隊”。拉繩、緊絲、固定,三小時后,多排銀灰色新架在陽光下閃著細碎的光。幾乎同時,“狀元紅休閑農莊”項目啟動。
村支書黎合盛攤開手繪草圖,暢想農莊發展規劃:“農莊一期先建觀光長廊、休憩涼亭和兒童沙坑,二期再上民宿和研學教室。”農莊取名“狀元紅”,既取解元村“狀元故里”典故,又寓意葡萄熟時紅似狀元袍。
一周交出“數字助農”答卷
一周時間,實踐團交出成績單:完成20畝精細化修剪、采集300組糖度數據、雙語直播吸粉破千、搭建新架500米。
7月13日上午,實踐團離開解元村。葡萄架下,新搭的銀灰色鋼絲在夕陽里泛著柔光,仿佛為這片田野插上了數字化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