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實踐地打造文旅新地標的需求,7月9日,廣州城市理工學院Young實踐團深入廣州市花都區三華村開展精品旅游路線考察調研活動,助力千年古村做好旅游客源市場的培育和開發工作。
經過前期多次的實地走訪,Young實踐團把資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確定為游覽三華村的第一站。在現場,Young實踐團再次從游客的角度去體驗,大家一致認為,資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由資政大夫祠、南山書院、亨之徐公祠和國碧公祠連建在一起,建筑布局、風格、形制保存完整,氣勢恢宏,是廣州市花都區新八景之一,而今又興建了廣州民俗博物館,館內資源豐富、環境清幽,而且緊靠廣清高速公路,對面還修建了水仙亭、水仙橋、水仙公園等配套建筑,停車、等候等都比較便捷,是來三華村旅游的首選之地。
Young實踐團成員成員在水仙古廟前作記錄(陳志偉 攝)

Young實踐團成員成員在水仙古廟前作記錄(陳志偉 攝)毗鄰資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的水仙古廟,祭祀著晉朝武官金吾上將軍何侍御史,廟內有真金鑲身的木雕御史大王神像,香火旺盛,廟內外木刻、磚雕、灰塑、壁畫等工藝精湛,具有鮮明的嶺南建筑特色,可作為游客打卡的第二站。

Young實踐團成員在福元徐公祠旁探討交流(杜健伊 攝)
沿著村中主干道,Young實踐團成員來到了福元徐公祠。實踐團成員了解到這座百年祠堂于2008 年 5月被公布為廣州市花都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如今又被活化利用為廣州市首批農家書屋示范點之一,集教學、展示、研討、閱讀等功能于一體。游客若是走乏了,可在祠堂外的美食街區購買食物補充體力,亦可小憩在祠堂內的書齋之中,物質和精神食糧均可得到滿足,作為旅游的中間站再合適不過。
而位于三華小學旁的仲和徐公祠和徐大夫祠,是磚木結構,陶塑瓦脊,祠堂上下木雕、石雕、磚雕造工精致、五彩斑斕,是集章打卡的好去處。供奉著三華村九世開村祖先的徐氏大宗祠和為紀念三華徐氏二房十二世祖徐默菴而建造的默菴徐公祠,其莊嚴古樸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是深深吸引了Young實踐團成員的目光。大家紛紛表示,不論是開發歷史文化感知線還是民俗研學體驗線,這幾個地方都值得推薦。
Young實踐團成員最后一站來到了村中頗有名氣的同盟會番花分會舊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里見證了“在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16位為三華村人”的光榮歷史,書寫了三華村族人的家國情懷,也形成了三華村人奮勇前行的精神密碼。實踐團成員在走訪中也遇到不少慕名前來打卡的游客,他們表示革命先輩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對游客也是一種激勵和熏陶,若能依托沿線景點,實現紅色研學+文化體驗+商業消費的無縫銜接,不僅能夠弘揚培育民族精神,還有利于保護當地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
經過一天行程滿滿的實地考察,Young實踐團成員對動態旅游路線的規劃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手繪地圖的設計線路。張穎同學表示,“我在現場標記了方位和各個景點的具體點位,準備設計一個年輕人比較喜歡的Q版萌趣的旅游路線,為三華村旅游精品線路建設吸引流量,賦能古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