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為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傳承現(xiàn)狀,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鄉(xiāng)村振興青藜鄉(xiāng)探團”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團隊走進三雕傳承人洪廣德師傅的工作室,深入探訪儺面雕刻技藝,聆聽這位木雕大師的匠心故事,感受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創(chuàng)新。
(團隊成員與洪廣德師傅合影。后排右三為洪廣德師傅。孫愛華 供圖)
洪廣德師傅與木雕的緣分,始于內心深處的熱愛。民宿與工作室中,眾多木雕作品靜靜佇立,有的耗時兩三年仍未完工,只為精雕細琢,洪師傅說力求每一刀都精準,每一處紋理都生動。隊員們聽著,仿佛看到了洪師傅在無數(shù)個日夜中專注的身影,有的隊員輕輕撫摸著身旁的儺面,指尖感受著木質紋理的粗糲與歲月的痕跡,對這份執(zhí)著與熱愛深受感觸,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儺面具不僅是藝術品,更是文化的載體。洪廣德師傅表示,隨著時代發(fā)展,儺面形象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青面獠牙造型可能演變?yōu)樾∏删碌膾祜棧?ldquo;辟邪納福”的新形式融入現(xiàn)代生活,延續(xù)文化的生命力。隊員們通過洪師傅的講解,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儺面在不同時代的模樣,深刻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在時代變遷中的頑強生命力。
(洪廣德師傅工作室木雕作品。陳雪怡 供圖)
對于渴望學習的年輕人,洪師傅愿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但洪師傅強調,學習需靜得下心,雕刻儺面時要將手機放在一旁,專注手中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先讀懂儺面背后的故事,領悟其文化內涵,才能讓手中的刻刀賦予儺面真正的靈魂。在采訪過程中,洪師傅給隊員們講述了“八十大王”背后的故事,隊員們仿佛看到了“八十大王”扶蘇跨越千年時光翩然而至。
(洪廣德師傅接受采訪。孫愛華 供圖)
儺面具制作,每一步都飽含匠心。選香樟木為材,因其體輕且不易開裂;畫大概輪廓,勾勒雛形;打粗胚、修冠,塑造神韻;挖空試戴,確保舒適;以環(huán)保水性顏料,一點一滴上色;最后穿繩,一件承載文化與匠心的儺面具就此誕生。
(洪廣德師傅為團隊成員講解儺面制作。陳雪怡 供圖)
此次探訪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非遺文化的魅力與傳承的重要性。儺面雕刻在洪廣德的刻刀下,既是傳統(tǒng)的延續(xù),也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隊員們表示,將帶著這份文化觸動,繼續(xù)為鄉(xiāng)村振興與文化傳承貢獻力量。(作者:陳雪怡,張慧婷,孫愛華,柯炎艷,程圓,蘭菲琳,唐燕燕,學校: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