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育菏夢支教隊首日開課,用知識與陪伴點亮鄉村課堂
清晨的陽光穿透薄霧,灑在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魚山村文化站的院子里,7 月 12 日,隨著第一聲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煙育菏夢支教隊的隊員們正式開啟了支教課程。從精心籌備的課程表到充滿活力的課堂互動,這支由煙臺大學學子組成的支教隊伍,用專業與熱情為鄉村孩子們帶來了充實而歡樂的第一天。
清晨七點半,支教隊員們已在教學樓前集合完畢。各年級負責人手持課程表,逐一確認各教室的設備調試情況:“三年級的數學教具放在講臺左側,五年級的美術材料需要提前分好組,注意安全剪刀的使用規范。” 隊員們分工明確,有的去門口等待即將來到的孩子們,有的在黑板上書寫課程主題,整個校園洋溢著忙碌而有序的氛圍。
七點五十分,孩子們背著書包陸續走進校園,看到穿著統一隊服的支教老師,紛紛好奇地圍攏過來。“老師,今天有音樂課嗎?”“我們可以學畫畫嗎?” 面對孩子們的提問,隊員們耐心回應,牽著他們的手走進教室。隨后,便開始逐個點名,確保了孩子們安全到達。
上午九點,第一節文化課正式開始。在三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支教隊員以 “故事接龍” 的方式講解記敘文寫作。他先講述一個森林探險的開頭,然后讓學生們輪流補充情節。當講到 “小松鼠遇到神秘山洞” 時,學生們紛紛舉手,有的說 “山洞里藏著會發光的果實”,有的猜想 “里面住著守護森林的精靈”。隊員邊聽邊在黑板上繪制思維導圖,將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串聯成完整的故事,原本枯燥的寫作課變成了充滿想象力的創意工坊。
(圖為孩子們認真上語文課 通訊員 李健哲攝)
隔壁的數學課堂上,負責教學數學課的隊員正用撲克牌教孩子們認識概率。“大家看,這副牌里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多少?” 她將 52 張牌攤開在桌面上,讓學生們分組實驗,記錄每次抽取的花色。四年級學生興奮地舉起手:“老師,我們組摸了 20 次,紅桃出現了 6 次!” 老師趁機引導:“如果摸 100 次,這個數字會接近多少呢?” 通過動手實踐,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易懂。
據了解,支教隊根據當地教學進度,在文化課中融入了項目式學習理念。比如將數學計算與菜市場購物結合,讓學生們模擬買賣場景;把英語單詞學習與日常對話結合,設計 “校園小導游” 情境練習。這些創新方法不僅貼合鄉村孩子的生活經驗,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下午的興趣課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教學樓二樓的美術教室里,隊員正在教孩子們畫畫,做手工,孩子們開心地畫著手中的作品,認真的跟著老師學做手工,隊員和孩子們打成一片,遠遠傳來一片歡聲笑語,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圖為孩子們展示美術作品 通訊員 李健哲攝)
傍晚放學時分,不少孩子舍不得離開,圍著老師問東問西。有的同學問老師:“老師,你們什么時候回家?我能不能吃完飯再過來?”一年級的小朋友說:“在這上課太有趣了,我明天還要來!”
夕陽西下,支教隊員們送走最后一名學生,在教室里召開總結會。大家圍坐成圈,分享當天的教學心得,指出當天的問題所在,積極改善工作,以便第二天更好的開展工作。煙育菏夢支教隊指導老師表示:“支教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更重要的是用陪伴搭建心靈的橋梁。看到隊員們和孩子們快速建立信任,用創新方法點燃學習熱情,我們對接下來的課程充滿信心。”
通訊員 石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