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大學子天山行——探訪西部志愿者的青春故事
晨光破曉,行囊整裝。7月10日清晨,寧夏大學“西行者·傳聲筒”三下鄉實踐團10名師生懷揣熱忱,踏上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征程,開展以“天山腳下的青春答卷”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實地訪談、影像記錄、問卷調查等方式,全景式呈現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奉獻故事,傳遞新時代青年扎根邊疆的擔當精神。
跨越語言的溫暖相遇
來自江蘇南京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周全講到至今難忘的場景:七月的伊犁河谷天高云淡,我們“西行者”團隊帶著清潔工具來到河畔開展環;顒。雖然車輛誤停讓我們多走了兩公里,卻因此收獲了滿滿的感動。
沿途的維吾爾族果農看到我們汗流浹背,熱情地招呼我們到葡萄架下乘涼,端出冰鎮的西瓜和香甜的葡萄。“孩子們歇歇腳再走”,阿帕(奶奶)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著,還往我們包里塞了好幾串葡萄。
在清潔過程中,正在河邊野餐的哈薩克族家庭主動加入我們。小朋友學著我們的樣子撿垃圾,他們的父母則遞來清涼的格瓦斯飲料。“保護家園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大叔樸實的話語讓我們倍感溫暖。
這次環保行動中,新疆人民的熱情好客讓我們深深感動。他們用最樸實的方式告訴我們: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愛與善意永遠比陽光更溫暖。像她這樣的西部計劃志愿者,正用親身經歷打破對新疆的刻板印象,在這片熱土上書寫著動人的青春故事。

架起橋梁,傳遞溫暖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在這里,志愿者們深刻體會到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他們積極參與各種民族團結活動,與當地各族群眾打成一片,成為了民族團結的使者。
在伊寧市委組織部中,來自江西九江的志愿者朱馨怡說到,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參加當地一名維族姐姐的婚禮,大家載歌載舞,即使不會跳也要跟著舞蹈律動,沉浸在浪漫的氛圍中,“在志愿過程中,我不僅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習俗,更感受到了大家之間深厚的情誼。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我們的心緊緊相連。”

青春無悔,砥礪前行
時光匆匆,轉眼間,一些志愿者的服務期即將結束。然而,他們中的許多人卻選擇了繼續留下來,用更長的時間,書寫屬于自己的西部故事。
“新疆比起很多地區比較起來,發展差距還是存在的,我還是希望能夠呆在新疆,為新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在新疆伊寧市政府辦公室服務的陳宣如堅定地說。她表示,未來她將繼
續扎根西部,為這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青春對話傳遞奮斗力量
每到一處,實踐團成員都會架起攝像機,與志愿者們展開深入交流。“為什么選擇來新疆?”“工作中最難忘的事是什么?”這些真誠的問答常常持續到深夜。在伊寧,準備要留疆的志愿者史榮愛動情地說:“記得第一次走訪時,維吾爾族叔叔阿姨非要給我摘桑葚,那份樸實的情誼讓我下定決心要留下來。”她的故事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熱情。


此次實踐活動讓成員們深刻體會到:西部計劃不僅是一次志愿服務,更是一次生命的對話。在這里,青春與邊疆相遇,理想與現實交融,寫就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臨別時,志愿者們托實踐團帶句話:“告訴學弟學妹們,新疆需要的不是過客,而是愿意扎根的同行者。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用心熱愛。”正如他們在留言簿上寫下的:“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撰稿人:張紫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