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墻繪:一筆一墨繪就振興新圖景
當畫筆遇上鄉村墻壁,平凡的土墻、磚墻便有了生命。如今,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墻繪不再是簡單的裝飾,更成為承載鄉愁記憶、彰顯地域特色、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載體。這些遍布村落的彩繪,以大地為紙,以色彩為墨,勾勒出鄉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讓鄉土文化“活”起來
在鄒城市泉山溝寸,在空蕩蕩的集裝箱上,一面面各具特色墻繪格外亮眼。畫師們以當地“傳統文化”為靈感,將當地的文化、傳統禮儀轉化為藝術符號,與村民相互配合。這些融入鄉土記憶的墻繪,讓年輕游客駐足探究,也讓村民重新審視身邊的文化寶藏。

給鄉村發展“加”動力
墻繪帶來的不僅是顏值提升,更激活了鄉村的“造血”功能。鄒城市的泉山溝村,原本冷清的村道因墻繪成了網紅打卡點。從美化村莊上升為助力鄉村發展,將鄉村振興政策、村規民約融入墻繪創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墻繪成了生動的宣傳冊,既美化了環境,又凝聚了共識,讓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鄉村墻繪正以獨特的方式參與著鄉村的蛻變。它不是藝術家的“孤芳自賞”,而是村民們共同書寫的鄉村日記——每一筆色彩里,都藏著對家鄉的熱愛;每一幅畫面中,都躍動著振興的希望。當更多人拿起畫筆,鄉村的墻壁終將成為講述中國鄉村故事的立體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