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口令猜字妙趣橫生,普通話課堂“活”起來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教室里回蕩著孩子們清脆又略顯生澀的繞口令練習聲。志愿者巧妙將趣味互動融入普通話教學,通過繞口令挑戰、漢字猜謎等游戲,生動闡釋普通話發音特點與學習要領。 志愿者們更深入淺出地剖析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的文化紐帶作用,強調其在未來求學與發展中的關鍵價值,點燃孩子們主動學習的內驅力。

甲骨文穿越三千年,古老文字煥發新魅力
當龜甲獸骨上的神秘符號躍上現代課堂,孩子們瞬間被中華文明源頭的光輝吸引。志愿者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解甲骨文的發現歷程與造字智慧。“日”“月”“山”“水”等象形文字的演變故事,讓抽象的歷史變得可觸可感。并且利用猜字等游戲來讓孩子們體會古代漢字的構造過程,感受象形文字的演變寓教于趣。孩子們執筆臨摹古老筆畫,在橫豎撇捺間感受漢字穿越三千年的生命力,文化自信的種子悄然萌發。

青春期課堂打破刻板:做自己,不被定義
“喜歡藍色還是粉色?踢足球或跳皮筋?這些都不該被‘男孩’或‘女孩’的標簽限制!”青春期心理課堂上,志愿者以溫暖堅定的語言,引導孩子們正視身心變化,鼓勵他們摒棄性別刻板印象的束縛。
通過情景討論與角色扮演,孩子們逐步理解: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興趣愛好與能力發展無需被性別框架所局限。課堂傳遞的核心信念——“尊重差異,勇敢成為想成為的自己”,為少年們初萌的自我意識注入包容與力量。

網絡安全警鐘長鳴:虛擬世界暗藏真實危機
“一條惡意評論、一次隱私泄露,可能成為心靈難以愈合的傷疤。”網絡安全課堂直擊當下隱患。志愿者以真實改編的案例為鏡,揭示網絡暴力、不良信息誘導特別是網絡性侵害對未成年人可能造成的觀念扭曲與深度心理創傷。
孩子們神情凝重,深刻認識到虛擬空間并非法外之地。“原來隔著屏幕的傷害也是真的,我要學會保護自己。”課后,一位女生鄭重地對志愿者說。課堂末尾,志愿者傳授“不輕信、不透露、不約見”的自護原則,為孩子們筑起第一道數字防線。

護眼行動刻不容緩:科學用眼守護“睛”彩未來
護眼課堂則掀起一場“眼球保衛戰”。志愿者用“相機比喻”生動解析眼睛構造與成像原理,當屏幕上展示近視導致的眼球變形圖時,孩子們瞬間屏息凝神,真切感受到近視的威脅。
“讀寫姿勢三個‘一’、用眼時長‘三個二十’、定期檢查不可少!”志愿者詳解“三要四不要”護眼準則,更化身“教練”,手把手教授規范眼保健操。“找準‘攢竹穴’,輕輕按揉……”孩子們閉目凝神,跟隨指令認真按壓穴位。這堂實用技能課,讓護眼意識從認知轉化為行動。

**微塵之心,深耕希望之壤**
從古老文字到現代網絡,從發音訓練到心靈關懷,“微塵心”團隊以醫學背景為依托,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鄉村兒童急需的成長養分。據悉,廣東醫科大學“微塵心”團隊將持續駐扎金土村10天,除既定課程外,正緊鑼密鼓籌備鄉村兒童辯論賽,旨在提升思辨與表達能力。點滴微塵,聚成心光;躬身鄉野,步履不停。這群白衣學子正以熱忱與專業,在阡陌之間書寫新時代青年的擔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