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敏 李楠
7月11日,江西科技學院青春派社會觀察服務實踐團走進峽江縣居閑果業,一起探訪當地精品果業“領頭人”糜作文的三重“助農密碼”。用科技賦能果業,以“聯農帶農”模式奏響鄉村振興強音。
聯農帶農:果農不想種,他卻出錢玩起了返聘
在廣袤的果園里,糜作文團隊以一種創新的聯營模式,為鄉村帶來新的生機。他們反租下農戶們不再愿意耕作的土地,卻又聰明地返聘這些農戶回來耕種。糜作文笑著解釋:“畢竟是自己家的土地,哪有比自己更了解的道理。”農民不懂種植,他們便耐心教導;不擅于銷售,他們便幫忙銷售;倘若管理有困難,他們便接手來管。糜作文團隊實現了“產銷購一體”的模式,帶著農戶一同播種希望,幫助他們將豐收的果實賣個好價錢。
科技興農:果園裝上了“智慧大腦”
科技是產業升級的魔法鑰匙。提到科技興農,糜作文便興奮地向實踐團成員展示手機上的頁面,果園的“智慧大腦”可以實時監控土壤濕度和蟲害情況,1500多畝的基地在科技的加持下,實現了數字化的全面覆蓋。在糜作文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了居閑果業的分揀廠,其引入的省內第一批呵福式分選機,像CT般同步檢測農殘與外觀品質,分揀效率從每天3000-5000斤飛躍到5-8萬斤,人力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直播助農:果農不出門,云端果園也增收
實踐團成員在糜作文的帶領下進入了居閑果業官方直播間,搖身一變成翠冠梨“代言人”,個個飽滿的翠冠梨在鏡頭下泛著玉光。果農不再背著果籃走上街頭,居閑果業的直播間架起了“云端橋梁”,訂單跨越山川而來。直播將果園搬上了“數字貨架”,足不出戶,收入卻節節攀高。傳統農業在云端結出了增收的“金果子”,蓬勃生機涌現在每一幀畫面里。
“讓農戶賺到錢,產業才有活力。”糜作文作為農民企業家用嚴格品控守住質量關,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讓更多民族特色的農產品走出去,讓鄉村振興的歌聲在果園間久久回蕩。
文字 隋瓏 余京京 王敏
圖片 寇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