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合肥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無人機飛入稻田,科技賦能農業發展”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蕪湖開展實踐活動。當天上午,實踐隊員們來到位于新蕪經濟開發區的安徽天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參觀了復材部門和裝配部門,在工廠車間分發了關于無人機農業應用的調研問卷。為了深入了解這個農業新科技,采訪組的同學采訪了該公司負責研發和產品設計的黃先生。黃先生表示,他們聚焦于航空復合材料,依托當地園區及周邊合作資源和政府政策支持,主要經營無人機機體的生產制造和研發。在參觀過程中,員工潘先生為我們介紹了該公司無人機生產線的全流程。從骨架切割,機體、機翼和機尾的鋪層與烘干,到合模,表面處理,組裝噴漆,隊員們了解到作坊式無人機定制公司的生產現狀。
圖1:負責研發和產品設計的黃先生介紹公司無人機產品 胡昊熙攝
下午,實踐隊員們前往灣沚區六郎鎮南壩村開展實地采訪和調研。采訪組的同學采訪2023年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周能為先生。作為灣沚區六郎鎮禾之潤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他早已洞悉農業想發展就要增強科技化應用,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此外,他還對農業機械產品研發和銷售供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隨后,六郎鎮農業農村辦公室湯榮海主任與隊員們進了面對面的座談交流。在人均500畝耕地的六郎鎮,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經營大戶們基本都購有拖拉機插秧機等,逐漸也開始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后期還應用大型無人機為作物施肥。據統計,六郎鎮大約有400多臺無人機應用于農業和漁業。進行完深入了解后,隊員們走出車間到田間,采訪了南壩村周灣組玉田家庭農場的周奕玉先生。他指出,國補和地補的“雙補”政策推動了無人機的普及應用,自己也是在政府的宣傳和支持下成為最早一批農業無人機用戶。產銷對接的便利,基地組織的培訓以及簡單便捷的操作讓毫無經驗的農戶成為田間地頭的優秀“飛手”,節省人力同時大大提升了作物質量。
圖2:周能為先生講述為隊員機械應用經驗 胡昊熙攝
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不僅通過高效精準的作業模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更推動了傳統農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圖3:隊員從車間到田間,聽周總介紹無人機實際應用 胡昊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