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2025年7月4日至14日,廣東醫科大學“微塵·心”志愿服務隊赴湛江市徐聞縣金土小學開展為期10天的“守護含羞草”暑期三下鄉活動。團隊聚焦健康教育筑基與文化文旅創新賦能,通過性教育防護、青春心理護航、科學探索啟蒙等多元化課程,致力于為鄉村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堅實支持。
解碼成長困惑,筑牢心靈防線
7月10日上午,一場以“擁抱青春期,人生新階段”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課程在金土小學教室開講。該課程是“守護含羞草”計劃中“心靈護航”板塊的核心內容,旨在回應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普遍困惑。志愿者以“破除性別偏見,做不被定義的自己”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們反思并勇敢打破“男孩必須勇敢”“女孩必須文靜”等社會刻板印象,學習理性接納個體差異。
圍繞青春期核心困惑,課程進一步延伸:從"如何友好交友"的溝通技巧,到"情緒波動時怎樣自我調節"的實用方法;從剖析"容貌焦慮"的成因,到提煉"主動溝通、接納自我、尋求支持"等5條應對建議,課程采用案例討論與互動問答相結合的形式,將抽象的心理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解決方案。
(圖為志愿者給孩子們宣講青春期心理知識 胡倩嫩 攝)
思辨明晰價值,錘煉理性表達
7月11日上午,一場主題為“生命倫理·成長抉擇”的辯論賽激烈展開,成為本次活動培養青少年思辨能力的重要環節。辯論賽緊扣“性教育防護”與“成長抉擇”等“守護含羞草”核心議題,設置兩個富有現實意義的辯題:“如果一個月后就是無法避免的世界末日,該選擇公布消息還是秘而不宣?”以及“發現身邊同學遭遇性侵犯,應主動伸出援手還是選擇秘密守護?”比賽流程完全遵循規范:正反方一辯各用3分鐘開篇立論,雙方二辯各以2分鐘展開駁論;質辯環節中,正反方三辯依次提問,每問不超30秒,回答限時2分鐘;隨后5分鐘自由辯論環節攻防激烈,最后雙方四辯各用3分鐘總結陳詞。
孩子們在辯論中靈活運用了提前教授的辯論技巧:先精準定義立場核心,再巧妙融合課堂所學的健康知識、社會理念與現實生活實例,構建有力論點。這完美踐行了項目設計中“討論&辯題”環節的初衷。在探討“性侵犯事件應對”這一敏感而重要的議題時,主張“伸出援手”的同學,援引性教育課堂中的“及時求助信任的人”原則,擲地有聲地強調“保護生命安全永遠是最優先考量”。認同“秘密守護”立場的同學,則結合所學“隱私保護”理念,著重論述了“如何在最小化對受害者二次傷害的前提下尋求幫助”的可能性。
這場思辨盛宴,不僅讓孩子們在唇槍舌戰中深化了對性教育、生命安全、倫理責任等嚴肅課題的理解,更是對“言為心聲”核心目標:“幫助青少年清晰、理性、勇敢地表達觀點”的最佳實踐。它為孩子們稚嫩的心靈注入了寶貴的理性思考的種子與面對困境的勇氣。

(圖為小朋友為自己的觀點辯駁 胡倩嫩 攝)
實驗啟迪心智,
點燃探索熱情
11日下午,“科學趣味課堂”迎來高潮環節——“火山噴發”模擬實驗。作為“守護含羞草”計劃中“求知啟蒙”板塊的關鍵實踐,志愿者利用小蘇打、白醋和食用色素等常見物品,將抽象的酸堿中和原理轉化為直觀震撼的視覺現象。當模擬的彩色“巖漿”從自制“火山”模型中噴涌而出時,現場爆發出陣陣驚嘆,極大地激發了鄉村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在分組實踐階段,學生們分工協作:有的負責精確稱量材料,有的仔細觀察氣泡生成與變化過程,有的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志愿者用“材料發生‘反應’產生氣體,如同‘深呼吸’推動噴發”等生活化比喻解釋科學原理,使復雜的“化學反應”概念變得生動易懂。這堂實驗課不僅讓學生們直觀感受了科學的魅力,更在“觀察-動手-思考”的實踐閉環中,有效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圖為小朋友做火山實驗 黃美姍 攝)
多維賦能,助力成長
從心理健康教育疏導成長困惑,到辯論賽場錘煉理性思維與表達能力,再到科學實驗激發求知欲與探索精神,廣東醫科大學“微塵·心”志愿服務隊將多元化的知識養分播撒在金土小學的校園里。系列課程緊密結合鄉村青少年的實際成長需求,創新采用了“沉浸式”教學方式——以心理疏導筑牢心理防線,以性教育提升自我保護認知,以科學啟蒙激發內在潛能,切實為鄉村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青春活力。
(通訊員 張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