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生態保護意識,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體系,7月9日,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暑期實踐團在廣福橋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聯合鎮團委與部分在慈利選調生代表,在廣福橋鎮開展“七彩假期·法育青苗”未成年人雙主題普法課堂活動,通過“知識+互動”的形式,為現場50余兒童打造了一個寓教于樂的法治教育課堂。
生態環保教育,互動體驗傳遞綠色理念上午9時,活動在環保公益短片《HOPE》的播放中拉開序幕。短片生動展現了小海龜的生存困境,引發孩子們對環境保護的思考。

實踐團成員袁儷溶通過PPT展示和紀錄片片段,向孩子們講解了森林防火知識。在提到什么樣的行為會引發森林火災時,大家踴躍舉手說到“在森林里燒烤”、“在森林里抽煙”。

在水資源的保護與節約環節,成員鄧玉成展示了精心準備的自制繪本《大鯢回家記》,以慈利特有物種大鯢為主角,講述了關于河流保護的動人故事。"這是我們鎮水庫的照片,大家要像保護大鯢的家一樣保護它。"鄧玉成將繪本內容與當地實際相結合,通過展示廣福橋鎮水庫的美麗風貌讓孩子們深刻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保護,筑牢成長安全防線"如果有人要摸你的隱私部位怎么辦?"在“我的身體我做主”防范侵害教育環節,實踐團成員陳怡帶領孩子們跳起了生動有趣的防范侵害手勢舞。伴隨著輕快的音樂節奏,孩子們認真地跟著陳怡學習每一個動作。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全神貫注地模仿著每一個動作,在舞蹈中掌握“不、跑、說”三步自我保護法。活動結束后,一位年僅3歲的小女孩拉著媽媽的手說:“哥哥姐姐們教我們跳舞,還教我們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

交通安全教育環節,成員向正午通過“你畫我猜”游戲,讓孩子們在歡笑中記住交通規則。“我畫的是紅燈,表示要停下!”“交通安全不僅關系到我們自己,也關系到每一個路人的安全。遵守交通規則,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活動中,孩子們還學習了簡單易記的交通安全口訣,并承諾要做文明出行的小使者,將學到的知識傳遞給家人和朋友。

在心理健康教育環節,成員董新文設計了“情緒萬花筒”的互動方式,引導孩子們用彩筆在畫紙上自由描繪今天的心情,有的孩子畫出了燦爛的太陽,有的則勾勒出雨中的小傘。“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就像天氣一樣有晴有雨。”通過分析孩子們的作品,董新文生動講解了情緒管理的“三步法”:識別情緒、接納情緒、表達情緒。“當我們感到難過時,可以像畫里的小兔子一樣,把心事說給信任的人聽。”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實踐團希望這一環節能有效提升孩子們的情緒認知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
課堂效果顯著 法治種子生根發芽上午10時20分,活動進入總結環節。孩子們爭相分享學習心得:“我知道不能往河里扔垃圾了”“我學會了遇到壞人要大聲說不”。

此次普法課堂采用"視聽結合、情景交融"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通過紀錄片展映、角色模擬、繪本共讀等形式,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孩子們喜歡的生動實踐,實現了法治教育從"被動灌輸"到"主動吸收"的轉變。展望未來,實踐團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與廣福橋鎮人民政府一起持續推進"童聲鄉音傳法律"系列項目,依托“守正書屋”構建“常態化、系統化、生活化”的法治教育體系,讓法治的種子在孩子們心田生根發芽,最終成長為守護他們健康成長的參天大樹。(通訊員 肖扉予 鄧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