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川北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長征醫影路,仁心映赤途”青春筑夢團走進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兒童福利院,圍繞“健康護航,紅色鑄魂”主題開展兒童公益活動。通過趣味健康科普、紅色精神宣講及互動實踐,筑夢團為50余名兒童普及健康知識,播撒紅色基因,以青春力量踐行醫者仁心。
圖為團隊成員合照 蔣祺攝
“小朋友們,我們的肝臟就像身體里的‘超級清潔工’,每天要過濾2000毫升血液!”福利院宣講小教室里,健康知識宣講員周蕓彤以擬人化語言開啟肝炎防治科普課堂。為消除兒童對肝病的恐懼與誤解,團隊創新設計的情景劇“乙肝病毒不是洪水猛獸”,圍繞“能否與乙肝患者一起吃飯”這一常見疑問展開,以直觀的方式向孩子們展示乙肝的傳播途徑和日常接觸的安全性,讓他們深刻認識到肝炎并不可怕,不應歧視乙肝病患,打破了大眾對于乙肝的謠言。互動環節中,孩子們通過抽取紙條回答問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所學知識。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積極參與其中,展現出他們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乙肝科普小動畫以冒險故事的形式講解肝癌早期癥狀與篩查方法。據宣講人統計,95%的兒童在課后能準確說出三種預防肝炎的方法,科普效果顯著。我國兒童乙肝疫苗接種率已達99%,但偏遠地區仍存在認知誤區,筑夢團順應《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要求,深入基層根系,填補知識空白。
圖為隊員周蕓彤為兒童講解肝炎 蔣祺攝
紅色文化宣講員陳靖文以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為契機,將醫學專業與黨史教育深度融合,通過“五個問題”互動切入紅色課堂:從“長征路上最困難的是什么?”到“新時代的‘小紅軍’應該怎么做?”,逐步引導兒童理解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為民族未來播種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根基,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袋干糧》的播放讓許多孩子紅了眼眶。當看到紅軍戰士謝益先把最后半袋干糧留給群眾,自己卻餓死途中的情節時,現場響起低低的抽泣聲。這一感人場景,讓紅色精神深深烙印在孩子們心中。
繪畫環節成為孩子們表達情感的窗口,有的用彩筆描繪“卡通肝臟戰士”對抗病毒,有的則畫出心中紅軍形象,五星紅旗、草鞋、八角帽等成為兒童筆下的常見元素,稚嫩筆觸間滿是對革命精神的向往,展現孩子們內心深處對紅色精神的深刻理解與獨特感悟。
圖為隊員王嬌與兒童一起繪畫 張丹攝
活動尾聲,團隊向福利院贈送100余份手工禮物,包括手繪醫學知識卡片、黏土肝臟模型、手編花束等,這些禮物不僅凝聚著團隊成員的心血,更傳遞著對孩子們的關愛與祝福。此外,團隊成員還主動協助工作人員打掃教室、整理圖書角,用實際行動為福利院營造更加整潔舒適的環境。

圖為隊員為兒童贈送手工作品 張丹攝
“你們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精神的擺渡人。”福利院教師陳果果感慨道。此次紅色科普宣教之行采用“健康微課堂+紅色情景劇”、“硬知識+軟文化”的結合模式,是將專業所學轉化為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更是新時代青年對“健康中國”與“文化自信”的深刻詮釋,既填補了福利院兒童的健康知識盲區,又為其播下了擔當奉獻的種子。相信在未來,這些種子將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激勵孩子們勇敢前行,成長為兼具健康體魄與赤子情懷的新時代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