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積極響應國家“數字鄉村”戰略和鄉村振興號召,助力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2025年7月3日,安徽大學法學院“數商興農,法護前行”暑期實踐團隊前往合肥市肥西縣柿樹崗鄉,開展農產品電商法律問題專項調研活動。此次調研聚焦鄉村電商產業發展中的法律風險、合同糾紛、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平臺責任等現實問題。通過線上考察和實地調研,積極探索鄉村電商發展中的法律困境與制度空白,為構建適應鄉村電商特性的法治保障體系提供學理支撐與實務建言。
(通訊員 張馨月 王羽)
一、聚焦鄉村電商,助力法治建設
隨著鄉村電商的蓬勃發展,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拓寬,但同時也面臨經營主體法律地位不明、合同糾紛頻發、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為此,實踐團隊選定連續三年獲評省級農村電商示范縣的肥西縣柿樹崗鄉作為核心調研地,通過深入走訪當地共享菜園、電商直播基地和農業博物館,系統考察農產品供應鏈全鏈條運營模式,重點剖析鄉村電商背后的法律問題。

(圖為柿樹崗鄉農產品直播現場。王羽 攝)
二、多元形式調研,全面掌握實情
團隊采用“線上+線下”協同調研模式,綜合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和典型案例收集等多種方法,全面了解鄉村電商的發展現狀和法律需求。在問卷調查環節,團隊圍繞農村電商對鄉村振興的賦能效應、發展瓶頸及政策建議等維度,面向農戶、電商從業者和創業者等不同群體展開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1000余份。此外,團隊還分層訪談了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電商企業管理者和基層農戶,從而形成對農村電商發展的立體認知。
在訪談環節,隊長趙雯雯與政府部門負責人胡主任進行深入交流。據悉,在“數商興農”戰略的推進過程中,肥西縣通過政策扶持、技能培訓和法律保障,并且免費提供專業直播人員,激發農戶參與數字商務的積極性。然而,在實踐中仍面臨許多問題,如公共財政投入不足、專業資源相對欠缺、合同糾紛化解機制不暢、產品質量有待完善等問題。
來到共享菜園,團隊成員與菜園負責人進行了交談。獲悉,此菜園主要用于公共服務,每塊地一年只收500元的低廉管理費,由專門的農戶負責看管、種植農作物。農戶可選擇在共享菜地種植的農產品帶回家,或將產品通過電商直播售賣,這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帶動了鄉村發展。

(圖為共享菜園種植地。張馨月 攝)

(圖為共享菜園農戶照料農作物。張馨月 攝)
三、典型案例分析,提出解決方案
團隊成員通過線上檢索裁判文書網、北大法寶等平臺,線下實際調研走訪,匯總了多起具有代表性的鄉村電商法律糾紛案例,并對其進行分類分析,提取高頻法律問題。在此基礎上,團隊結合肥西縣“電商+合作社+農戶”的創新模式,針對電商經營主體合規性、交易糾紛解決、數據安全保護等問題,提出了優化法律規范與風險防控的具體建議,助力鄉村電商可持續發展。
四、發揮專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

(圖為“數商興農,法護前行”團隊在直播基地照片。趙雯雯 攝)
團隊成員在調研后紛紛表示:“通過此次調研,我們深刻認識到鄉村電商發展中的法律短板,也看到了法學專業在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獨特價值與重要作用。我們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電商的法治化、規范化治理貢獻力量。”指導老師許瞾輝強調,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也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實現了法學人才培養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與雙向賦能。
在離開前,團隊成員向肥西縣柿樹崗鄉給予大力支持的工作人員致以誠摯感謝。基于本次調研,團隊形成了內容詳實的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材料,為后續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團隊成員一致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鄉村電商領域的法律問題,為推動“數商興農”工程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